今天上午趕往山外車站搭乘觀光公車 C 線,由於開車前一分鐘才到,座位都已經滿了,我們選擇站著,便還是上了公車,導覽小姐說難得這麼多人,平常大概不超過 10 個人,而且都是阿公阿嬷比較多。
金門縣政府規劃了四條觀光公車路線,經過的都是著名的景點,尤其車上還會安排一位導覽小姐沿途解說,以這樣的方式遊覽具備許多文化歷史的金門也是自由行的選擇之一,在這裡真的要大大的推薦!
沙美老街與金城模範街、舊金城明朝老街為金門之三大老街,其中看到最特別的就是這片木板了,老祖宗的智慧,上片木板往上推出可以遮風避雨,下片木板放下就可以做點小生意。
這裡著名的小吃也很多,有閩式燒餅、中興肉包店、手工蛋捲等等,其中我最愛閩式燒餅,現做熱騰騰的,吃起來又酥又香,可惜只吃到鹹口味的。
金門鹽業開發從五代初期開始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,至於建場徵鹽正式納入政府管理,則是在元成宗大德元年(西元1297年),相沿有七百多年歷史,為地方上重大產業,直到1995年七月一日西園鹽場關場,才走進歷史。西園鹽場文化館展示著金門鹽業歷史、製鹽過程、製鹽器具等,其中,小木柏、竹推、竹籤、水度計、籮框等古老製鹽具,見證金門鹽業史。下圖是展示館門口的風獅爺。
緊接參觀的是馬山觀測所,位於金門最北端突出部份,與對面角嶼相望,進入馬山觀測所地下坑道,內有望遠鏡可瞭望對岸大陸。目前還有國軍駐守在旁,是國軍監控大陸最近的一個哨。
最後,我認為是今天行程的重點-山后民俗文化村。山后民俗文化材的十八棟厝,是金門僑民揚眉之作。闢建族居、租厝,總計二落大厝十六棟、三落鄉塾及三落宗祠各一棟,合稱「十八間厝」。從清光緒二年動工,至二十六年完工,共興建了二十五年。下圖是閩式建築常見的燕尾。燕尾脊在傳統的建築中有約定成俗,代表主人曾經中舉的官宅,或是宮朝才有,但在金門的古厝中只要建築大的就會作成燕尾,金門明清兩代科甲連登,顯官輩出,居民均重視屋宇建築,追求高堂華貴,特於燕尾為表徵。
穿梭在古厝的巷弄中,徐徐涼風吹著,感受這些建築存在的歷史意義。
王氏宗祠中門緊閉,平常人不可以從中門進出,只有祭祖的時後才會開啟。一旁之石鼓,又稱抱鼓石,抱鼓石兩邊有圓圓的東西纏繞在上面,稱為「椒圖」,傳說是龍的九個兒子之一。
整個山后中堡的建築都建在堅硬的花崗岩上方,宗祠外面有一塊外露的花崗岩,傳說中是山后中堡的龍脈。在外的是龍頭,宗祠內土地公神龕下方壓的石塊就是龍尾。
走了這麼一圈,也該休息吃一下著名的王阿婆蚵仔煎&蚵仔麵線,金門海蚵被稱為「石蚵」,金門海蚵和台灣海蚵比較起來,個頭較小,滿滿一碗的蚵仔吃得很過癮,我比較愛蚵仔煎,麵線還是喜歡台灣味。
再來個幾張閩式建築代表作吧!
這樣美麗的雕花、圖案,常在建築的外牆及屋簷上看到。
至此,觀光巴士的行程告一段落,回到沙美鎮中心便找了一家飲料店坐著休息,接著又到熱心金門人介紹的榕榕園用餐,這裡有名的是牛肉捲餅、牛肉麵... 幸好還有豬肉捲餅可以點,這裡的捲餅跟台灣不同(只顧著吃忘了拍照),台灣是使用一張餅皮將肉捲起,而這裡則是使用外皮烤得酥脆的燒餅(類似中式早餐店的燒餅)夾著肉片,我很喜歡這樣的口感,加上店家自製的香辣醬,棒ㄚ!順便帶一罐回家^^
吃飽喝足,接著就是下午的自由行囉!
- Jul 04 Fri 2008 23:57
【金門‧金沙鎮】沙美老街-西園鹽場-馬山觀測所-山后民俗文化村(上午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